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

2001 A Space Odyssey

2001 A Space Odyssey (中文譯名:2001太空漫遊)是 Arthur C. Clarke 的著作。我看的是英文版,連後記,共229頁。

我第一次看此作家的故事,是讀中學時,Rendezvous with Rama 的簡化版,由其人寫,不是原文。多年來,好像看到第三次才隱約記得個故事,覺得好悶。因此,一直唔願意看此作者的作品。

今年初看了他的短篇故事集 The Sentinel,覺得幾好睇。自此就很想看他的長篇,而 2001 A Space Odyssey 絕對沒有讓我失望。

故事簡介:

遠古的地球住著猿人,有不明物體(水晶柱)停留了短暫的時間,啟發他們打獵充飢,從此他們不用再挨餓,也不再怕被野獸襲擊...

接著故事的背景為現代,月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此不明物體(水晶柱,太陽能裝置的),推算是三百萬年前被埋在地底,再見陽光時,它發出了信號...

月球的重大發現沒有對外公開。兩年後,太空船「發現號」長征,目的地是土星,太空船預定進入其軌道,成為它的衛星。

「發現號」有五位船員(其中三位進入睡眠狀態),另加一台超級電腦 Hal 為成員。

未到目的地,Hal 因為罪惡感而作出致命的舉動,所以被唯一生還的船員關掉。

劫後餘生,主角才被告之「發現號」此次長征的真正任務:探索不明物體發信號的接收地,土星的第八個衛星 Japetus.

主角去到目的地,發現了一個相同但更巨型的水晶柱。他乘坐可分離的艙,深入探索...通過 Star Gate 去到更遠的宇宙...

最後的探索很奇異。

結局:主角的死亡也很特別,他重新了,成為 Star-Child,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,轉眼間便返回地球...

感想:

覺得此作者的想像力豐富,對太空科學很有認識。或許書中提及的部份科技和太空事物真的在將來出現也說不定。

信主的我,沒有因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而覺得聖經不適用。聖經的第一章第一節是這樣寫:"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." 探索的版圖愈大,愈讓我覺得 "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" 是超乎想像的大,不禁讚嘆造物主的偉大,人類實在渺小。我深信有些秘密任憑人類多努力探索、研究也不會知道答案。

在後記中,作者用 "Ghost" 來稱呼這位 Star-Child。此書的續集是 2010: Odyssey Two,儘管不及上集出名和受歡迎,但我還是希望有機會睇埋,看看這 "Ghost" 的下場如何。

最後一提,Arthur C. Clarke 寫作的細膩有一種非凡的吸引力,是簡化版無法表現出來。若果看了簡化版而叫悶,不再看原文,會平白錯過了此作者精彩的作品。因此,我決定把以下的簡化版從書架除下,找原文來看。

 

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

香港國際博物館日 2014

此活動一連兩日(5月17及18日)舉行,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及其他機構,共有四十二間參與。

週日有空一遊,參觀了六間,其中五間是我第一次去。

1) 展城館 (中環,大會堂旁邊)

自開館以來,這是我第三次來訪。底層的展覽內容,煩見上一篇網誌。當大家看到這篇網誌時,應該換緊新的展覽內容吧。

坦白說,常規館的設計較悶,引不起我的興趣細看。

2) 茶具文物館 (香港公園內)

這個館的外型幾靚。內裡有兩層展館。底層展出古董。

上層展出比賽作品,創意十足。


若果大家喜歡,可以向詢問處索取兩本印刷精美的刊物隨時在家中翻閱,免費的。

這館是六個中最有趣的。大家不妨去一遊,順便行埋公園內的溫室花園,花開得靚,佈置也很吸引。

3)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 (香港公園內)

托福這館,始才知道原來香港公園有一部份是我從來都未行過,唔知道其存在的。

中心的建築好靚,但場地是租出去給不同的展覽單位,當日很多展覽室都沒有開,可供參觀的展品好少。

4) 香港醫學博物館 (堅巷 2 號)

建築物好靚。本人覺得其歷史背景比內裡的展品更有趣。




內容豐富。只可惜我不是讀醫科,看著舊儀器,無乜感覺。建議在展品旁加插現代最先進儀器的相片,來個強烈對照,會較有趣。

5) 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 (香港鰂魚涌公園內)

隻船不是在水中,而且滅火器不射水,因此,印象沒有原先想像的深刻。


遊完隻船,再下去看展覽館,個設計幾特別。
我估若能參加導賞團,由退役的消防員講解,大概會更有趣吧。

6) 香港電影資料館 (鯉景道50號)

建築物的外型怎麼跟旁邊的體育館咁相似!

話就話收8:00pm,但資源中心收5:00pm,趕不及入去一遊。當日剩下可供參觀的範圍不多。
拿了一本「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」的免費小冊子,翻一翻,看過的電影好少。最喜歡的,我揀「倩女幽魂」。

去四間博物館參觀,可換領紀念品一份 -- 特別版 IMD 搖搖便條本一份。

集印的表格列晒 42 間機構的資料,很多都未去過(其實以前根本唔知其存在)。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陸續一遊。

P.S. 感謝主給我體力周圍去,行足一天。


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

展城館一遊

上週日去大會堂圖書館時順便去了旁邊的展城館望吓有乜展覽,發現有兩個有趣的展覽舉行中。

一個是巴士展,「城市印象@連繫--從點對點」。

展期由 2014年4月16日至 5月19日。

大家可以認識到巴士在香港的發展史。
很多巴士模型,有大有細。

還有情景模型。
展城館對出展示了一架舊式巴士。

另一個展覽是 「GASP! WYNG Masters Award Finalists' Exhibition」。

展期由 2014年5月7日至19日。

展品奇形怪狀。




以上所看到的是地下的展覽層,還有其他樓層有著各式各樣的展覽主題。

展城館是免費入場,開放的時間是10:00am - 6:00pm, 週二休館。

由於近碼頭,大會堂旁邊,位置算方便。若果大家過開中環,不妨去遊一遊。


2014年5月7日星期三

Frankenstein +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

最近看了兩本書,一本很悲慘,另一本很歡樂。跟看書的次序來介紹,先苦後甜。

Frankenstein

故事很經典。主角瘋狂地研究,成功將生命給予了一具由屍體併合出來的身軀。

生命是由主創造的。主角只是普通人一個,這一下冒犯,除了嚇親自己外,還帶來後患無窮。

主角看到自己造出來的「人」,樣子恐佈,自己都受不了,沒有好好妥善處理,由得這「怪人」亂跑,自生自滅。

「怪人」在書中沒名字。儘管開始時努力學習人類的語言,好心幫人,渴望愛和接納,但因為模樣恐怖,所以沒有人接受他。孤獨加憤怒,使他由愛變恨,殺人、嫁禍,一發不可收拾。死者中很多跟主角有密切的關係。

「怪人」要求主角給他做一個女伴。主角究竟有沒有再做多一個「怪人」出來?最終主角的命運如何?

結局:慘到尾。唉!

感想:主是全能的,衪的神聖工作是我們凡人做不來,也沒能力承擔一切相關的後果及責任。凡事諗清楚後果,老老實實的活下去,不要自招不幸。

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

書講小男孩童年的趣事。容我稱呼主角 Tom Sawyer 做「衰仔」吧。

話說背書(聖經)有奬,儲夠飛可領奬,聖經一本。由於難度高,甚少人得奬。「衰仔」就以物換物,集齊飛攞奬。當人家問佢十二門徒首兩位的名字時,佢唔知正確答案,竟回覆:「David and Goliath」。(以下的圖是 Precious Moments 插畫家的作品。在戰場上,David 用石頭打敗敵方的巨人 Goliath)

他好搞笑、但有些惡作劇略為過份。「衰仔」和兩位友人玩角色扮演,扮海盜,玩失蹤。最後係自己的葬禮上蒲頭。叫人如此擔心,唔叫佢「衰仔」都唔得喇。

雖然主角很貪玩,但也有正直,高尚的表現。總之 Tom Sawyer 的童年是難得的好玩、充實、搞嘢、好運...

結局:開心的結局,好彩到不得了。

感想:好少有書可以教人看得如此開心。幸好作者取材自幾位人兄,虛構主角出來。若然真有這麽的一個貪玩和大膽的「衰仔」,養和教他都幾頭痛哩。呵呵!